图片
《檜風》
图片
“桧[guì]”,在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中写作“郐[kuài]”,是高辛氏火正——祝融之后裔,为妘[yún]姓。妘姓的封地在河南密县西北溱、洧之间的汇合处,故名“会”,假借为“郐”或“桧”。
因郐国和虢国的国君接受了郑桓公的贿赂,以十邑之地作为郑国在东方的立足点。东周初年(公元前769年),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护送周平王东迁至洛阳后,就顺便将郐国灭掉了。所以《桧风》的四篇,应该都是西周时所作。
图片
01《檜風·羔裘》图片
羔裘逍遙、狐裘以朝。
豈不爾思、勞心忉忉。
羔裘翱翔、狐裘在堂。
豈不爾思、我心憂傷。
羔裘如膏、日出有曜。
豈不爾思、中心是悼。
「羔裘逍遥、狐裘以朝。
岂不尔思、劳心忉忉。」
“羔裘”,是羊羔皮制成的裘皮袄。
“逍遥”,是心灵放逸,不受任何羁绊的束缚,无拘无束,自由自在。
“狐裘”,是狐狸皮制成的裘皮袄。
“以朝”,即上朝,朝见国君。
“岂不尔思”,是“岂不思尔”的倒装,意思是我岂不想你。
“劳心”,即费心、忧伤。
“忉忉[dāo]”,是形容忧愁而焦虑不安的样子。
诗的第一章是说:你居家休闲时穿着羊羔皮袄,上朝见君时穿着狐狸皮袄。
我怎么会不想你?内心忧愁而焦虑不安。
「羔裘翱翔、狐裘在堂。
岂不尔思、我心忧伤。」
“翱”,是鸟在高空飞行时翅膀上下振动。
“翔”,是鸟在飞行时翅膀平直不动,而任意滑翔。
“翱翔”,在诗中是与“逍遥”对应,也是指居家时的无拘无束。
“在堂”,指朝见国君的朝堂。
诗的第二章是说:你居家休闲时穿着羊羔皮袄,上朝见君时穿着狐狸皮袄。
我怎么会不想你?内心充满忧伤。
「羔裘如膏、日出有曜。
岂不尔思、中心是悼。」
“膏”,本意是指油脂,诗中是光洁的意思。
“曜”,即日光照耀。
“悼”,本义是恐惧、哀伤。
诗的第三章是说:羊羔皮袄洁白如膏脂,在阳光下更是闪闪发亮。
我怎么会不想你?内心的忧伤怎么能忘掉?
图片
02《檜風·匪風》图片
匪風發兮、匪車偈兮。
顧瞻周道、中心怛兮。
匪風飄兮、匪車嘌兮。
顧瞻周道、中心弔兮。
誰能亨魚、溉之釜鬵。
誰將西歸、懷之好音。
「匪风发兮、匪车偈兮。
顾瞻周道、中心怛兮。」
“匪”,是“非”的通假字,即不是。但历代注家都说是“彼”的通假字,即那、那个。
“发”,是发起。
“偈[jié]”,是形容车跑得快。
“顾瞻”,即往后回看。
“怛[dá]”,是忧伤、痛苦、惊恐、畏惧。
诗的第一章是说:不是风刮得太大,我也不嫌车跑得太快。回头瞻望通往周王室的大道,心中充满了惊恐和忧伤。
「匪风飘兮、匪车嘌兮。
顾瞻周道、中心弔兮。」
“飘”,本义是回旋的风。
“嘌[piāo]”,是疾速。
“弔”,是“吊”的异体字,为悲伤的意思。
诗的第二章是说:不是风刮得打转,我也不嫌车跑得太快。回头瞻望通往周王室的大道,心中充满了悲伤。
「谁能亨魚、溉之釜鬵。
谁将西归、怀之好音。」
“亨”,是“烹”的通假字,即烹调。
“溉”,是“摡[gài]”的通假字,为洗涤、擦拭的意思。
“釜”,是古时候的一种锅。
“鬵[cén]”,与“甑[zèng]”、“甗[yǎn]”可以通用,都是古时候的蒸锅。但更可能是钓鱼者常备的那种野炊用的吊锅。
“怀”,是怀揣。
“好音”,是指平安的消息。
诗的第三章是说:谁会烧鱼?我替他把锅洗干净。
谁将回周王室所在的西方去?托他帮我报个平安。
这显然是一首逃亡诗。
仓皇之中,车跑得像风一样快,可我并不嫌它快。
回头瞻望周王室的方向,说明这是在向东奔去。
途中饿了、无以充饥,就在河中抓几条鱼烧了吃。
逃命之中,还不忘托人带个平安信回去。
这首诗究竟是说周平王东迁?还是说郐国被郑武公灭掉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END
文章 | 青枫爷爷
排版 | 陨 桃
图 | 资料图
音乐 | 君若 - 木兰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御优配-实盘股票杠杆平台-无锡股票配资公司-最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